蛋白質攝取量指南》掌握一天所需營養,吃對才能更健康!

最新蛋白質攝取量計算方法、不同族群需求與攝取上限一次看

在追求健康飲食的過程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環,究竟「一天蛋白質攝取量應該多少才夠?要怎麼計算?」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次搞懂蛋白質攝取上限、蛋白質攝取量計算的方式、不同族群的蛋白質攝取需求差異,以及如何透過食材選擇來達成營養攝取均衡,讓你吃得健康又無負擔。

 

蛋白質為什麼重要?吃超過蛋白質攝取上限或不足會怎樣嗎?

蛋白質是人體細胞、組織、器官的主要構成物質,更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就像建造房子的磚瓦,支撐著肌肉、皮膚、頭髮、免疫系統與荷爾蒙的正常運作。不過蛋白質並不是吃越多就越好,不管是攝取不足或過量,都可能對身體帶以下負擔:

蛋白質攝取量不足會造成的影響

  • 肌肉組織容易流失
  • 力量變小或活動力下降
  • 免疫力逐漸下降
  • 頭髮、指甲變得脆弱
  • 餐後仍容易有餓的感覺

蛋白質攝取量過多會造成的影響

  • 高蛋白飲食往往缺乏纖維,容易造成排便不順
  • 代謝負荷加重,可能會想要一直跑廁所
  • 身體負擔過重,常常感覺疲累、提不起勁

 

一天蛋白質攝取量怎麼抓?不同族群需求一次解析

一天蛋白質攝取量依年齡、性別、體重而有所不同

了解完蛋白質攝取量的影響後,你可能還會想問:「那我一天到底該吃多少蛋白質才好?」其實,每日所需蛋白質並非一體適用,而是隨年齡、性別、體重與活動量有所不同。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草案指出,可以「體重」作為計算基準,一般成年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1公克。舉例來說,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建議攝取66公克的蛋白質。以下進一步為你說明不同族群每天分別所需的蛋白質攝取量,以及蛋白質攝取量計算3大方法:

不同族群蛋白質建議攝取量

  • 一般成年人的蛋白質攝取量建議:約每公斤體重×1.1公克
  • 懷孕及哺乳期婦女的蛋白質攝取量建議:約每公斤體重×1.0~1.5公克
  • 70歲以上長者的蛋白質攝取量建議:約每公斤體重×1.2公克

蛋白質攝取量計算3大方法

在上一段中,我們已經知道不同族群每天需要攝取的蛋白質克數,但要從何計算每日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呢? 以下提供3種簡單方法,幫助你更精準掌握日常的蛋白質攝取:

1. 營養標示法
這是最直接的計算方式,只需查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根據標示上的「蛋白質含量」數值,計算每日攝取的總量。例如,如果產品包裝上標示每份含有10克蛋白質,一次食用了3份,則代表總共攝取了30克蛋白質。

2. 手掌測量法
當食材或餐點本身沒有外包裝營養標示時,其實只要用「手掌」也能大致推算每日蛋白質需求。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約為3~8份蛋白質,而1份蛋白質食物大約等於「1個手掌大小」的肉,約含有21~28克的蛋白質。

由於不同體型的人手掌大小不一,因此每個人的「1個手掌大小」所代表的蛋白質份數也略有差異:

  • 一般女生:大約是3份肉
  • 修長女生或瘦小男生:大約是4份肉
  • 高大或壯碩男生:大約是5份肉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手掌屬於3份肉,那麼一天吃下相當於雙手掌大小的肉,大約是6份蛋白質,能簡單作為日常飲食的依據。

3. 「1份蛋白質 = 7克」計算法
從前一個計算方式得知1份肉就是1份蛋白質,而在營養學中「1份蛋白質」其實相當於「7克蛋白質」。你們可以用此方式快速換算,輕鬆掌握每日蛋白質攝取量,避免吃太多或太少。以下列舉一些常見食物「1份蛋白質(7克)」的對應量:

  • 1顆雞蛋
  • 1杯豆漿(約190c.c.)
  • 1/3掌心大小魚肉、肉類
  • 半盒嫩豆腐

 

蛋白質計算小幫手:常見蛋白質食物含量一覽表!

知道自己一天需要攝取多少蛋白質後,相信接下來你們最想知道的就是「吃什麼能補足每日蛋白質所需?」這裡一次整理常見的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質食物,方便大家快速計算每日蛋白質攝取量。若想查詢更完整的營養標示或食品資訊,也可以到《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官方網站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進行查詢唷。

動物性蛋白質

食物

份量

蛋白質含量

全脂鮮奶

100g

3.1g

優格

100g

3.1g

雞蛋

1顆

7g

雞腿肉

100g

18.5g

鮭魚

100g

24.3g

虱目魚

100g

21.8g

植物性蛋白

食物

份量

蛋白質含量

青仁黑豆

100g

37g

黃豆

100g

35.6g

傳統豆腐

100g

9.6g

毛豆仁

100g

14.6g

青花菜

100g

3.4g

南瓜籽

100g

30.4g

 

蛋白質不只要吃夠,更要吃對!蛋白質攝取常見3大誤區

蛋白質攝取常見誤區1:只靠紅肉

雖然紅肉含有大量蛋白質,但若攝取過量,可能造成身體代謝的額外負擔,尤其是加工紅肉(如香腸、肉鬆、肉乾)會帶來更重的負擔。建議優先攝取黃豆製品、牛奶、優格等優質蛋白質,可以的話,適時搭配動物性及植物性蛋白質,讓胺基酸攝取更完整。

蛋白質攝取常見誤區2:集中一餐補足

許多人認為選擇其中一餐且大魚大肉,便能補足每日所需蛋白質,但這樣反而影響吸收效率。正確做法應該是將蛋白質分散在三餐中均衡攝取,不僅消化吸收效果更佳,營養利用率也更高。

蛋白質攝取常見誤區3:忽略熱量與身體狀況

有些人補充蛋白質時,可能忽略了食物中隱藏的脂肪與熱量,甚至沒有考慮自身身體狀況。一般來說,蛋白質應佔每日總熱量的10%~35%,因此挑選來源時最好以低脂蛋白質為主,像是雞胸肉、豆漿、牛腱或常見一般魚類。若本身有特殊情況,必要時可以向專業醫師或營養師諮詢建議,才能吃得適量又安心。

 

鮮乳坊子品牌——乳研所|祝肌力營養牛乳,輕鬆補充每日蛋白質攝取量

掌握每天所需的蛋白質攝取量,並透過簡單的計算公式,搭配日常均衡飲食與適度運動,能讓我們維持健康體態與好體力。但在忙碌生活中,並非每餐都能精準攝取足夠蛋白質。這時候,選對補給方式便是提升便利性與日常營養的好方法!

推薦你們選擇鮮乳坊子品牌——乳研所的「祝肌力營養牛乳」,無添加奶粉、香料、色素與防腐劑,嚴選50%以上頂極鮮乳坊生乳為基底,完整保留原始奶香與營養,並結合大江生醫獨家專利後生元 TCI757,為體力補給加乘。每天飲用一瓶,安心補充 5.6 g 蛋白質,讓健康與活力穩定支撐。

 

延伸閱讀:

補充蛋白質要喝牛奶還是豆漿好?一篇了解豆漿和牛奶的營養價值差異

運動完吃什麼?一篇瞭解運動後飲食原則、推薦飲食、常見問題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